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 >>> 新聞資訊
|
王哲鋒:在跨界中開辟新“藍海”时间:2019-12-07 青春中汗淚交加—— 成功在于奮斗與堅持 剛聽說這位嵊州老鄉是1984年出生,記者心里不免腹誹:小小年紀就已經有這樣的成績不是中了彩票就是個富二代。結果,并不是。在與王哲鋒交流后才得知,他7歲便要洗衣做飯,13歲一個人揣著1萬元錢去武義拉茶葉,18歲開始滿寧波地跑業務了。 如今在寧波站穩腳跟的王哲鋒,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通源鄉通益村茶坊自然村人,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泥水匠,因為是個忙一時閑一時的工作,在王哲鋒7歲那年,父親開始做起茶葉加工生意。這個副業使得父母變得繁忙起來,甚至都沒有時間料理家務。小小年紀的王哲鋒很懂事,從那時開始就包攬了洗衣做飯的活。 王哲鋒12歲那年,家里辦起了通源鄉第一家精制茶廠,生意很不錯。后來鄉里啟動招商引資項目,鄉政府與浙江三博聚合物有限公司聯系,發展與當地傳統產業不一樣的領域——塑膠制品。因為王哲鋒家的茶廠發展不錯,父母在鄉政府的幫助下開始與浙江三博合作,于是2001年3月投資58萬元在通源建成了三強塑膠加工廠。但是由于沒有經驗,從開工5個月后,塑膠加工廠沒有接到一個單子,一家人只能坐著干著急。 看著父母親如此焦急,當時還在讀高二的王哲鋒毛遂自薦,決定去浙江三博聚合物有限公司學技術、跑業務。王哲鋒從小就是個小大人,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擔“重任”,13歲時他就一個人揣著1萬元去武義把一車茶葉拉了回來。“當時,家里人實在抽不開空,這個活又是急活。我就承擔下來了。”他回憶說,“當時,我就像一個鏢局押鏢的,途中忐忑得不行。”1997年,1萬元可是一筆巨款,王哲鋒把它包裹嚴實,牢牢拽著,一路上都不敢小憩一下,最終圓滿完成任務。所以,這次對于他的提議父母并沒有反對。 2002年8月26日,18歲的王哲鋒只身來到寧波,成了三博高分子合金(寧波有限公司)里年紀最小學歷最低的一名業務員。“當時我什么都不懂,就覺得在里面是個鄉巴佬,有點自卑。”他說。 2002年到2003年的這一年時間,王哲鋒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。一方面來自工作環境與工作能力,另一方面則是家里塑膠廠的毫無起色與父母的殷切期盼。對于一個本該只擔心“這次考試考多少分”的孩子來說,一下子承受如此大的壓力,他身心俱疲。“那是我長這么大最難熬的一年,我需要每天給父親打電話訴說苦悶才能繼續待下去。”他說。 王哲鋒是一個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人,在公司他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鍛煉的機會。一些偏遠的地方,其他業務員不愿意去,王哲鋒就主動請纓。“那段時間,每天起個大早,買上幾個包子,邊吃邊趕路。”他說,現在想來那段時光雖然是最艱辛的卻也是最令人難忘的。那段時光讓他明白努力奮斗的價值! 2003年下半年,命運開始眷顧這個勤勉的青年。憑借在寧波一年的工作積累,王哲鋒對于塑膠產品市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他發現公司生產的都是同種顏色的塑膠原料,而市場上對于不同顏色塑膠原料的需求很大。 當時,義烏市場上有一種用透明塑膠材料做成的水球很受歡迎,但這種塑膠很少有公司生產。“我完全可以朝這塊領域發展。”看到這個商機后,王哲鋒馬上回家落實,決定用自己家的加工廠生產這款產品。于是從一個小小的球開始,加工廠終于轉動起來。到了2004年,義烏過來的訂單排得滿滿的,“當時,訂單真的像雪花一樣一單一單地飄過來。”王哲鋒喜出望外。2005年7月,王哲鋒從寧波回到了家鄉通源,當時他已經學會生產性能更加復雜的有色原料。 2006年,在通源800平方米的廠房內,靠著這個年僅22歲小伙子的經營,這個加工廠產值做到了1600多萬元,使得通源鄉成為當年全市山區鄉中工業產值、稅收最多的鄉。 隨著產量的不斷上升,2007年王哲鋒索性在甘霖工業功能區買了25畝土地,建造起了新廠房,成立紹興三強塑膠有限公司。當年3月,三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,四條生產線馬上轉了起來。 公司專業致力于新型環保材料——熱塑性彈性體(TPR/TPE)產品的開發、生產和銷售,產品涉及醫療、汽車配件、工具手柄等各個領域。2007年,“三強塑膠”的產值超過2500萬元,是建廠初期的整整五倍。當時,王哲鋒年僅23歲,到2010年產值已經做到了4000萬元。
打造餐飲王國—— 奏響跨界交響曲 近幾年,商界大佬們已經越來越不安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默默耕作,而更愿意跨界玩花樣。不少行業大佬跳出本行,紛紛上演跨界大戲。“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”這個簡單又深刻的道理被反復實踐。 雖然已經有一家產值過千萬的企業,但王哲鋒明白,公司產品屬于塑膠類,主要用于牙刷柄、螺絲刀柄、圓珠筆等工具,不易損壞,更換率低,這幾年來市場已經日趨飽和。到如今產值維持在2010年的水平,很難再有大突破。 王哲鋒開始尋思著要拓展自己的發展領域,“因為時代變化太快,所以要拼命轉變,一旦停止就會被趕超,企業做得比較順時就要學會分散投資。”這是這些年,他在商界悟出的道理。但該往什么方向拓展, 一時卻拿不定主意。有一回,他到北直街朋友開的一家店里吃酸菜魚,酸辣清爽的味道立刻征服了他挑剔的舌尖。“我也是一個吃貨,平時對于飲食很感興趣,那一天吃過酸菜魚后我就決定做餐飲了。” 2013年王哲鋒宣布進軍餐飲業,相熟的朋友都對他的決定感到不解,因為這與他的老本行八竿子都打不著,是一時興起還是蓄謀已久?另一方面,王哲鋒自己也在忐忑,即使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,但是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打拼,自己的決定是個機遇還是會成為一個失誤? 近些年,餐飲行業在十大投資熱門行業中仍處于前列,從國內外整體行業的發展來看,餐飲行業亦趨向于品牌化、專業化、連鎖化、特色化的方向發展,而從投資成本及準入機制的角度來講,當下各大知名的快餐品牌眾多,在整個餐飲行業中占有一定比重,但也因其準入門檻過高,經營規模過大,管理要求過高而將數以萬計的中小額投資者拒之門外。餐飲連鎖的小品牌雖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但多數因為“經營品類的單一、缺乏創新和特色、管理不善”等因素以失敗告終。 面對這樣的餐飲形勢,王哲鋒將以何種模式踏足餐飲圈呢?他從寧波整個餐飲市場的變化中看到,現代社會仍然標榜“民以食為天”,但是傳統的餐飲正在走向末路,整條街整條街都是飯店轉讓告示。然而,“海底撈”、“綠茶”、“外婆家”等一批主打服務、環境、價格平民化的連鎖餐飲店,在路邊攤與大酒店沒落的同時,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。所以,他決定做小而精的連鎖餐飲店。 王哲鋒注冊了寧波味每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,“味”,在餐飲里面排在首要位置,要以“味”當先,將味道放在第一位,回歸原始、原味,“每客”是每一位客戶,“味每客”表示將以“美味”來獲取每一位客人的心。旗下有了第一個品牌:海妹子。“海妹子”的定位很明確:未來只進軍商場,做小而精的品牌,主打酸菜魚。 2013年5月1日,第一家“海妹子”在鄞州區四明路開了起來,第一個月營業額66萬元,第二個月65萬元,在美團的團購網上排名全城川菜之首。寧波市區、奉化、北侖的布局已經完成,慈溪、余姚也在2013年下半年落實。去年10月1日,紹興迪蕩世貿內,第一家走出寧波的“海妹子”開門迎客,而溫州地區銀泰城也簽了3家,目前已有8家連鎖店開業。“海妹子”希望打造體驗式吃魚過程,從而細分消費市場。“‘海妹子’只做一道菜,酸菜魚,進了店的客人就是點魚,我們就做這一道菜。正因為簡單,就一道菜,而且是現殺的,里面可以做得很精致。客人的連續性使我們的產品有了連續性,殺魚就是殺魚,剖魚的就在剖魚,燒魚就是在燒魚,每個人就做一個事情,可以做得非常好。”對于“海妹子”的品牌,王哲鋒信心十足。 如今,王哲鋒一心撲在自己的餐飲業上,他的網絡主頁里常常是一波波的“酸菜魚”在刷屏。因為有4家連鎖店正在裝修中,這些天他經常在外面跑裝修、考察店面,十分上心。他想如發展公司一樣發展當前的餐飲連鎖店。 家鄉的味道—— 在嘴邊也在心口 “無論腳步走多遠,在人們腦海中,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。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,一頭鎖定在千里之外的異地,另一頭則永遠牽動著記憶深處的家鄉……總有一種味道,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我們,認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天的來處。”——《舌尖上的中國》 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中國傳統飲食產品的魅力。傳統的飲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,能夠讓人們瞬間體驗濃厚的文化氣息。因此可以說,傳統飲食文化的重新崛起將會是未來餐飲市場中重要的方向之一。同時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追求健康飲食產品,成為了時代的主題。為此,當前市場中既能夠讓人們體驗傳統飲食特色,又能夠享受現代化健康飲食的產品項目,必定受到市場青睞。 王哲鋒對于傳統飲食文化很感興趣,尤其是嵊州家鄉菜。“我們嵊州美食很多,小籠饅頭、炒麻糍、榨面……其中嵊州燉菜,我很喜歡。好吃又原汁原味,而且上菜時間極短,應該能受市場的歡迎。”王哲鋒對記者說。 如今走在嵊州的各個餐館,嵊州燉菜相當流行。它的原料都很普通,但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,如筍干、咸菜都是當地的口味,很適合本地人。嵊州燉菜講究細火慢燉,制作簡單,原汁原味,又帶有濃濃的嵊州風情。 王哲鋒對嵊州燉菜有著很深的印象,十多個傳統的煤餅爐子一字排開放在餐館中,上面是鋁鍋或砂鍋,不同的容器里放著不同的原料,鴨肉、豆腐、筍干、豬蹄、咸菜筍在爐火的加熱中成為燉鴨、燉豆腐、燉筍干、燉豬蹄、咸菜燉筍……散發出濃郁的香味。 “海妹子”穩定發展后,“燉菜”是王哲鋒接下來會考慮的菜品,“家鄉的味道,怎么能忘得了。既然決定做餐飲,家鄉的味道自然要放入其中。”他表示。 雖然已經在寧波落地生根,但王哲鋒每年都會回到家鄉,回到熟悉的村子去看看。平日里除了忙碌工作,家鄉的一切他都在隨時掌握了解,不管走多遠,他說他都不曾忘記來時的路。 |